简易的脚踏板装置。他用一根长木棒连接脚踏板和纺锤,当脚踩下脚踏板时,木棒就会带动纺锤转动起来。
在纺锤的旁边,老人设置了一个麻线引导装置。它由两根交叉的细木棒组成,麻线从这里穿过,可以保持整齐的走向。一切准备就绪后,老人开始向智人们演示如何使用这台麻线纺纱机。
他把一束麻缕放在纺锤旁边,将麻缕的一端固定在纺锤上。然后,他脚踩脚踏板,纺锤开始快速转动起来。老人用手轻轻地拉动麻缕,使麻缕均匀地缠绕在纺锤上,形成麻线。智人们看到这神奇的一幕,都兴奋地围了过来,跃跃欲试。
有的智人在刚开始使用纺纱机时,手忙脚乱,不是麻缕缠绕在一起,就是脚踏板的节奏掌握不好。但是,在老人的耐心指导下,他们逐渐掌握了技巧。通过这台麻线纺纱机,智人们能够更加高效地生产麻线,为山谷的麻制品制作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当捻好的麻线足够多的时候,老人和智人们开始了牵纱这一重要工序。牵纱就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需要耐心与技巧,为后续的编织工作奠定基础。
老人在部落的空地上清理出一块宽敞的区域,作为牵纱的场地。他先将一根长长的木杆横放在两个支架上,这根木杆就像一座桥梁,将承载着麻线的重量。然后,老人拿起一束麻线,将其一端系在木杆的一端,开始有条不紊地绕着场地边缘行走。他一边走,一边将麻线从手中放出,如同放风筝一般,麻线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
智人们跟在老人身后,每人手中都拿着一束麻线。他们模仿着老人的动作,将麻线的一端系在木杆上,然后沿着老人走过的路线行走,把麻线均匀地散布在场地中。有的智人步伐过快,导致麻线过于松散;有的则走得歪歪扭扭,麻线的分布不够均匀。老人便停下来,耐心地指导他们,告诉他们要保持稳定的步伐和合适的速度,这样才能使麻线均匀地分布在场地中。
在牵纱过程中,老人还会根据编织的需要,调整麻线的间距和数量。如果是编织细密的麻制品,他就会增加麻线的数量,并缩小间距;如果是编织较为粗糙的物品,麻线的数量则会相对减少,间距也会拉大。他用简单的手势和声音向智人们传达这些信息,智人们虽然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原理,但他们认真地听从老人的指挥,努力使牵纱工作达到最佳效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 '>')('
当所有的麻线都被牵好后,空地上便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