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博的人。大概这位老翁就是个例子。”
\n
\n
多九公说:“刚才那个女子说‘衣轻裘’的‘衣’要读成平声,她的说法好像有点道理。要是真的这样,那以前把这个字解作去声的书,岂不是都该作废了?”唐敖说:“九公,你这话可有些不妥。我听说把这个字解作去声的,是当时的大儒,老家在新安。他的书阐发孔孟的大义,费尽了心思,调和了旧有的注解,语言浅显但含义深远,文字简洁但意义明确。一旦诵读学习,圣贤的道理,都能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从汉晋以来,各家的注解没有比他更好的了,他实在是对圣门有功劳,对后世的学者有帮助,怎么能胡乱批评呢?就算偶尔有一两个注解错误,也不能因为这小小的瑕疵,就掩盖了他的巨大成就,就像不能因为蚊子睫毛上的一根小毛,就遮住了日月的光辉。就像《孟子》里‘诛一夫’和‘视君如寇仇’的说法,后人虽然有很多评论,但从这本书的整体要义来说,古人说过:‘总结众多圣人之道的,没有比六经更重要的;继承六经教诲的,没有比孟子更厉害的。’当年孔子去世后,儒家分为八派,其他各派纵横捭阖,变化多端。只有孟子拥有杰出的才能,抵制杨朱、墨子的学说,批判荒谬的言论,宣扬王道政治容易施行,来拯救当时的社会弊病;阐明人性本善的本质,来消除众人的疑惑,让孔子的学说,在千古以来独一无二地受到尊崇。所以对圣门功劳最大的,要数孟子,学者怎么能诋毁他呢?况且孟子说‘闻诛一夫’这句话,也是因为当时的君主只知道打仗,不致力于修养德行,所以用这句话来警戒他们。至于‘寇仇’的说法,也是劝勉宣王对待臣子应该多施恩礼,都是为了拯救时弊。当时正值战国时期,歪理邪说横行,人们都不知道仁义是什么,如果只讲道学,只会白费口舌,必须用利害关系来劝说,才能让人听得进去,所以才会说得有些过头。读者不要因为文字而误解词句的意思,不要因为词句而误解作者的本意,这样就能领会其中的真义了。总的来说,尊崇孔子的学说,实在是孟子的功劳;阐发孔孟的学问,却是新安那位大儒的功劳。我是这么想的,九公你觉得呢?”多九公听了,不禁连连点头。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