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2月6日,杭城飘着细密的冬雨,星宁集团大厦A座门口的量子显示屏闪烁着温暖的招聘启事:“诚聘安保人员,月薪元起,退役军人优先!”智能感应门吞吐着往来人群,机械臂引导员正用标准军姿为求职者指引方向。
32岁的退役特种兵周远站在队伍中,摩挲着褪色的军功章。他刚结束十二年的军旅生涯,本以为会在求职市场四处碰壁,却被星宁的招聘信息吸引。“听说这里的安保用的都是量子科技?”他低声询问身旁同样退役的战友老陈。老陈点点头:“我查过,巡逻机器人、量子监控系统,还有AI战术分析平台,比咱们在部队用的装备还先进!”
招聘大厅内,全息投影循环播放着星宁安保团队的工作日常:机械臂哨兵在园区巡逻,量子雷达实时扫描可疑目标,安保人员通过脑机接口接收AI指令。轮到周远面试时,他惊讶地发现面试官竟是一台智能机器人。“请简述你在部队的应急处突经验。”机器人的电子音沉稳有力。周远刚回答完,机械臂便递来一副VR眼镜:“现在进入模拟考核。”
刹那间,周远置身于虚拟的园区暴动场景。量子通讯手环实时监测他的心率和应变速度,他迅速指挥虚拟团队封锁出入口,利用AI分析出暴徒的行动轨迹。考核结束,机器人投影出三维数据模型:“反应速度达标率98%,战术部署匹配度92%,欢迎加入星宁安保!”
入职培训的第一天,周远被眼前的科技震撼。智能作战服内置微型传感器,能实时监测穿戴者的体能状态;巡逻机器人“卫盾-3型”不仅能负重200公斤,还搭载了声波驱散武器。“这些设备看着复杂,其实操作很简单。”安保主管陈建国亲自示范,“通过量子手环语音指令,就能让机器人执行巡逻、警戒任务。”
随着培训深入,周远和战友们发现,星宁的安保体系远不止科技装备。公司专门为退役军人开设了“职业升级通道”:从普通安保员到安保主管、经理,每晋升一级都有系统的培训课程。“我们要打造的是‘智能安保指挥官’。”陈建国在动员会上说,“未来你们不仅要会操作设备,还要带领人机协同作战团队。”
三个月后,周远迎来了第一次实战考验。深夜,园区的量子雷达突然报警,显示有不明无人机闯入禁飞区。他立即启动应急方案:机械臂哨兵升空拦截,AI系统快速计算出无人机的飞行轨迹,他则通过脑机接口指挥安保小队在地面布防。不到五分钟,无人机被电磁脉冲成功捕获,经检查,竟是竞争对手派来窃取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