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2月1日清晨6点,喀喇昆仑山脉的寒风依旧呼啸,某边境驿站的智能闹钟却已轻柔地响起《强军战歌》的旋律。主卧的智能窗帘自动缓缓拉开,晨曦透过量子玻璃洒进室内,机械臂管家“小戍”早已备好温热的有机豆浆和全麦面包,在餐桌上投影出今日的天气与任务简报:“晴,气温-25℃,重点巡逻区域:5号界碑至7号界碑。”
战士张磊翻身坐起,智能床垫根据他的起身动作自动调整形态,床底弹出的机械臂快速帮他整理被褥。卫生间内,智能马桶自动感应,水温、座圈温度早已调节到最舒适的状态;洗漱台的镜面变成显示屏,同步播放着当天的新闻资讯。“小戍,帮我准备高原防寒服。”张磊话音刚落,衣柜自动打开,机械臂精准取出适配的装备,甚至连袜子都根据他的足部健康数据进行了挑选。
早餐桌上,五名战士围坐在智能餐桌旁。桌面根据每个人的健康数据,自动分配食物分量:体能消耗大的班长陈峰面前多了一份牦牛肉煎饼,肠胃敏感的新兵小李则是小米粥配有机咸菜。“这智能系统比我妈还了解我。”小李笑着舀起一勺粥,口感软糯香甜。机械臂主厨适时递上保温杯,里面是根据医嘱调配的抗高原反应中药。
饭后,巡逻准备工作在科技的辅助下高效展开。智能武器柜自动识别战士指纹,取出配枪并完成弹药装填检查;“小戍”举起机械臂,为每个人佩戴上最新的量子通讯手环,该手环不仅能实时定位,还能监测心率、血氧等生理指标。“出发前再检查一遍装备。”陈峰下令,战士们身旁的机械臂立刻启动扫描程序,30秒内完成全身装备的完整性检测。
巡逻任务采用“人机协同”模式。战士们坐在全地形智能巡逻车上,车顶的量子雷达持续扫描方圆10公里的区域,AI系统自动标记异常热源与可疑轨迹。当车辆行驶至地形复杂处,“小戍”变形为机械外骨骼,帮助战士们搬运沉重的装备。“发现目标!”突然,车载屏幕闪烁红光,显示3公里外有不明移动体。陈峰通过量子通讯系统下达指令:“小戍,前出侦察!”机器人立刻启动隐身模式,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疾驰而去,5分钟后传回高清影像——原来是几只藏野驴在迁徙。
回到驿站,已是正午。机械臂主厨早已备好午餐:分子料理版的红烧肉、自热有机火锅,还有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家乡特色面食。战士们摘下防寒面罩,走进智能浴室。喷头自动感应人体位置,调节水流大小与温度;墙壁上的量子屏播放着舒缓的音乐,帮助他们放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