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大量人力。听闻倭国人口众多,若能输送20万劳工至大明,对双方而言都将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足利义满皱了皱眉头,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缓缓说道:“李大人所言,朕并非没有考虑。只是这20万劳工,数量如此庞大,一旦输出,倭国国内诸多事务恐难维持,还望李大人体谅。”
李景隆微微一笑,重新坐下,不慌不忙地说:“足利将军的担忧我完全理解。但您不妨换个角度看,这些劳工前往大明,不仅能获得丰厚报酬,还能学习到先进的技术与知识。待他们归来,定能为倭国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而且,大明会在劳工输出期间,给予倭国一定的物资补偿,助力贵国维持国内事务。”
足利义满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犹豫:“李大人的提议虽好,但劳工们背井离乡,他们的安全与待遇如何保障?朕身为倭国之主,不能让子民在外受苦。”
嘴上虽然这么说,可是足利义满心里恨不得将李景隆碎尸万段,自己现在贵为天皇,可是眼前这个家伙竟然还叫自己“将军”。
而且张口就是20万人,现在的倭国从哪里凑出来20万人,空气中若有若无的阿芙蓉,早就让倭国的人没有了力量,上层吸食阿芙蓉,底层人种植阿芙蓉,可是最后的银子都流向了大明。
烟馆都是大明人开的,倭国人去吸食1两阿芙蓉10两银子,可是明国人来收购的时候,1两阿芙蓉只是1两银子,这其中就是9两银子啊。
可是自己又能怎么办呢,大明帮助自己统一了四岛,自己的家族更是赚的盆满钵满。
李景隆连忙说道:“将军放心,大明会专门设立管理机构,负责劳工的衣食住行。在工作上,会根据他们的能力安排合适岗位,给予公平的报酬;在生活中,会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和充足的食物。”
经过数轮激烈的谈判与讨价还价,足利义满终于缓缓点头:“好吧,李大人诚意十足,朕便同意此事。但还望大明能遵守承诺,善待我倭国劳工。”
李景隆大喜,起身行礼:“将军放心,大明向来讲究诚信,定会善待每一位劳工。此次合作,定能让两国关系更进一步。”
与此同时,在大明京城,一项伟大的工程——京燕线即将竣工通车。京燕线的施工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忙碌地进行着最后的收尾工作,巨大的蒸汽火车静静停在轨道上,车身锃亮,烟囱中冒着袅袅青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