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仁的意思是,以我等如今之势,便是私自动兵,陛下也不会怪罪了?”
“不是不会,而是陛下忌惮,不敢加罪。”董昭道,“主公此番得胜归来,名声大噪,又是兴兵讨贼,拯救黎民之义举。陛下如若怪罪,岂不拂了民意,必然大失天下之所望。再者,主公新纳十余万降卒,军威大振,如今,冀州兵马已有三十万之众,陛下岂能不慎重?”
“不错,不错。”张尘听罢,连连点头。
董昭又道:“所以,以主公今日之势,大可无需再费心思笼络众臣,只要振臂一呼,这些人必然响应。”
董昭说着,朝地上的箱子指了指。
那每份贺表,都是一份想要依附于他的赤诚之心。
“主公必须尽快掌握朝堂,真正做到‘奉天子以令不臣’,而现下,时机已至,唯独欠缺的,便是一个提案。”董昭说罢,当即拜道:“明日朝会,属下愿做这提案之人,助主公成为朝中真正的掌权人!”
张尘自然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可如此一来,董昭不免成为一些人眼中的奸邪之人,恐怕于他声名有损。
张尘于是道:“公仁,虽然朝臣之中有不少人愿意依附于我,可如你所说,也有不少老臣,是心向汉室,决不愿见权臣现世的。你若如此,恐怕会成为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亦会有损你的声名。”
董昭道:“当日属下便已说过,昭不惧骂名,惟愿主公能成为拯救苍生,匡定天下之人!”
张尘听罢,躬身一礼道:“先生真乃国士也,我若得成大业,全赖先生之功,请受我一拜!”
董昭连忙扶起张尘,道:“主公言重了,为主公大业,昭万死不辞!”
第二天,张尘早早起来,梳洗更衣,换上朝服,前往皇宫。
今日朝会,或将是改变他人生的重要日子。
望着那一级级玉阶,张尘沉了口气,缓缓踏了上去。
每一步,都仿佛有着无比的信念与坚定。
少时,众臣纷纷来至殿外,见到张尘在此,都纷纷上前招呼行礼。
不多时,只见大殿之中走出一名宦官,高声道:“天子驾到,百官上殿!”
众臣按照位次,一一排好队伍,张尘居于武官之首,当先来到殿门口,脱下鞋子,亦步亦趋,躬身进殿。
这便是上朝的规矩,可今日之后,这规矩便不再对自己生效了。
嘉德殿上,刘辩端坐九五之位,百官齐跪,山呼万岁之声,不绝于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