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斯文听宋徽宗如此来讲,笑声呵呵道:“后世人看见太上皇的影像全都乐得合不拢嘴,当然也有骂的,说你一生爱女人、腐败无能,是亡国的罪魁祸首!”
\n
\n
宋徽宗顿了一下慷慨激昂道:“骂得好,寡人在位时做了不少错事,尤其是遴选接班人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要是不选赵恒而选赵楷,金兵也不至于攻破汴梁,而让宫廷大臣皇子帝姬上万人被金兵押解到军营活受罪!”
\n
\n
毋容置否,宋徽宗对长子赵桓继位十分不满意;但宋朝是皇帝和臣子共天下的社会,宋徽宗不立长子而立三子王公大臣这一关自然过不去;在群臣的呼声中,赵恒继位,宋徽宗尽管不满意可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n
\n
赵恒如愿以偿地做了皇上,可是他也难左右身边的大臣;金兵入侵后赵恒的皇令朝立夕改,自己最终成为金将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砧板上的鱼腩;作为父亲的宋徽宗也不得不入金营陪伴儿子;还被完颜宗翰讽刺为“昏德公”。
\n
\n
宋徽宗只能在心中诅骂完颜宗翰:“你懂你娘的脚后跟,本皇命令信臣童贯配合大将军王厚夺取西番数州时;你可能还在黑龙江上捕鱼逮蟹!”
\n
\n
北宋实行一系列较为完善的官僚制度,如三省六部制;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皇权有制约作用,决策过程中臣子能够通过正规的官僚程序参与讨论和决策。
\n
\n
例如,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宰相有权对皇帝的决策提出不同意见;若皇帝的旨意不符合制度或有不合理之处,臣子可以据理力争。
\n
\n
台谏制度在宋朝也较为发达,台谏官员可以对朝政得失、官员任免乃至皇帝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批评。
\n
\n
他们有权上疏弹劾大臣,甚至可以对皇帝的决策进行谏诤,这使得皇帝在决策时需要考虑到臣子和舆论的意见,不能完全独断专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