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皇帝一门心思舞弄文墨,蔡京当仁不让地把持朝政,军事、政治、文化、经济各个部门。
\n
\n
平心而论,蔡京是两千多年来丞相这个岗位上最有能力的人;华夏历史上的名相管仲、诸葛亮、萧何、房玄龄、赵普和蔡京相比较似乎都差一个格次。
\n
\n
蔡京为给朝廷弄钱,铸“当十钱”,米价由一石400文升至1500文;这一举措使国库充盈,但北宋的经济被严重拖垮。
\n
\n
为了迎合宋徽宗好大喜乐的秉性,蔡京提倡“丰亨豫大”,鼓励皇上带头消费。
\n
\n
朱勔在苏州设应奉局大搞花石钢,运回汴梁修筑万岁山,就是“丰亨豫大”的具体体现。
\n
\n
蔡京执政期间嚣张跋扈,可他办的好事也不少,譬如“崇宁兴学”开辟了华夏历史上通过学校取官的先例。
\n
\n
“崇宁兴学”诏令全国县以上衙门都得办学校,接受百姓子女学习深造。
\n
\n
“崇宁办学”得到宋徽宗首肯,一些地方不仅在县衙驻地办学,而且扩大到乡村、集镇;北宋以降,民众受教育的程度在历史上最高。
\n
\n
“崇宁办学”诏令下达后,州学、县学、乡学、镇学、村学、私塾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兴起,是宋代教育事业最鼎盛的时期。
\n
\n
北宋的儿童通常六至七岁开始读书,称为开蒙、启蒙;一般家庭的孩子读完私塾,能认字即可;富贵人家则要子弟“十二岁出外就傅”,一直读至参加完科举考试为止。
\n
\n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
\n
私塾的教授内容一般以识字为主,另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