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原因之一。】
\n
\n
【而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成为了汉初的风向标——大量“布衣将相”出现,乃至于布衣皇帝,从春秋时期就一直牢牢存在的“世侯世卿之局”,在此时变成了“布衣将相之局”,对汉初的政治决策有着巨大的影响。】
\n
\n
【——当然,布衣将相不会一直存在,而当他们都蜕变成为新的“贵族”,并且日益腐化之后,那就是新一场斗争的开始。】
\n
\n
朱元璋眯起了眼睛。
\n
\n
作为一个难得的布衣出身、真的从农民起义中拼杀而出,最终成功登顶、建立了自己的王朝的皇帝,他对于大型的农民起义的史料都认真读过。
\n
\n
由此,不仅了解了不少王朝末年的起义情况,还有了相当多的心得体会——毕竟,与旁的皇帝不同,他还能结合自身经历,切身总结。
\n
\n
若说上一个能够结合自身经验的皇帝,那应当就是刘邦了。
\n
\n
自刘邦之后,朱元璋之前,剩余的皇帝们并非没有作战经验,但是却再无从布衣阶层中以起义方式最终登上帝位的存在了……啊不,刘秀大约也还能算是一个。
\n
\n
但不管如何,这样的人数在整个历史上的皇帝数量中,占比都是极为稀少的。
\n
\n
也正因为这样的出身,布衣皇帝们通常对于百姓更为在意——不论是由于出身的感情,还是由于自己清楚农民起义所具有的能量。
\n
\n
朱元璋也同样如此,而他从这后来的几段叙述中却察觉到了让他深感不妙的东西。
\n
\n
布衣将相能够存在多久?布衣将相之后呢?
\n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