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如何会愿意就此罢手?
\n
\n
但说到底,打仗,打的不仅是前线,更是打后勤粮草。
\n
\n
现在情况看起来尚且无碍,但若是日后战事连绵呢?那必然是要尽可能地维持住前线,也必然要尽可能地从民间榨出潜力。
\n
\n
那么,可以为大汉充当范例,还是优秀范例的,只有秦朝。
\n
\n
压榨民间,维持前线,做得最好的自然是战国的最后赢家。
\n
\n
而秦朝不仅能充当全面动员的范例,还能充当全面动员的反例——最终秦朝民间怨沸乃至亡国,大汉吸取这一教训,在该收手的时候尽快收手……
\n
\n
【秦国,乃至秦朝的这一整套体系,可以称之为国家总动员,或者全面动员。】
\n
\n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将全国武装力量、国家经济等各方面,都从平时体制转为战时体制,由国家统一调度和指挥全国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财力,让整个国家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等,都全部为战争服务。】
\n
\n
【如今,我国在关于总动员方面,也立有国防动员的法律法规。】
\n
\n
【秦朝在秦国时期,为了应对战国的局势,就通过各种手段,使得全国进入了为战争服务的全面动员状态,整体的体制也进入了战时体制的状态。】
\n
\n
【全面动员、战时体制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其能够使得国家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被集中和利用,某种程度上可以让一个国家的作战能力获得极大的提升。】
\n
\n
【说起来,这一套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各个诸侯国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大家都要准备战争调动资源,因此这属于是必然之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