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n
\n
【只要有人,只要有百姓,他们就能够为秦朝奉献一份力量,不论是生产粮草蓄养牲畜,还是披甲作战建设工程,这些都需要百姓。】
\n
\n
【因此,自从秦国时期开始,秦国对于死刑和一部分会让人彻底丧失劳动力的肉刑在判罚中的应用就渐渐减少,同时,严惩任何生育后的弃养乃至杀婴行为。】
\n
\n
【这些都充分证明了秦朝朝廷对于人口、对于百姓的价值的认识。】
\n
\n
【而同时,商鞅变法,变得还有对百姓的管理方式——驭民五术,实际上就是让百姓虚弱、无知、不能思考除了生存和遵守法律之外的其他东西,更没有精力去做任何多余的事情。】
\n
\n
【这个方式,也同样被一代代秦王乃至秦始皇,以及官员们继承了下来。】
\n
\n
【从这个方面来看,秦朝的上层统治者,也并非完全不知道一旦百姓们心生不满乃至愤怒,会出现什么事情。】
\n
\n
【——正因为知道百姓会反抗,所以才要让百姓虚弱疲惫无知,继而难以进行反抗。】
\n
\n
【那么,为什么要说秦朝不完全知道呢?】
\n
\n
【因为他们知道百姓的意义,又知道百姓会反抗,但是他们并不真的觉得百姓的反抗能有多大的力量。】
\n
\n
【如果具体来说的话,大概就是,“反抗?那肯定会产生一些影响的,绝不能放任他们自由反抗”“能掀起多大的风浪?如果严重的话,可能他们会想要逼退国君”“还能怎么严重?逼退国君难道还不严重?还能如何?那些黔首们还想要干什么?他们又能干什么?”】
\n
\n
【他们并不觉得,百姓的愤怒与反抗能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