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六子只笑,转身将身后一桌吃剩的碗碟收走,麻溜地擦了擦桌子。
\n
\n
木偶戏只开中午与晚上两场,中午的戏一落幕,紧接着又是让人听之无味的神话故事。
\n
\n
但关于“栖云别苑”的议论还在继续。
\n
\n
听了戏的食客对这故事感到好奇,问了时间,便言说晚上预留一桌,还预备来;迟来的食客则一头雾水,擅长言谈的当即问了,从对方的只言片语说琢磨出一丝兴趣,却有些心焦:到底不是正经说书人,这木偶戏究竟演了什么,不能绘声绘色说出来,反倒勾的人心痒痒的。
\n
\n
不擅长言辞的环顾四周,发现在挂着菜肴名木牌的旁边,有一新出的告示。
\n
\n
大致意思是说古原草从今日起木偶戏新出“栖云别苑”这一剧目,诚邀各位食客一道儿猜。
\n
\n
李毓灵给出两点建议,第一点是木偶戏的内容不得食客关注,要从剧目上想出新点子,第二点就是调动食客的参与程度。
\n
\n
城南的不论是昆曲还是旁的什么,都是先出了着作再演出,有些消息灵通的早就知道了后续剧情,于是这些酒楼就会去请有名的旦角来造势吸引慕名而来之人。
\n
\n
西南的花楼也是如此,以观看演出居多,与城南酒楼异曲同工。
\n
\n
而酒令的受人推崇,李毓灵知晓文人雅士喜欢去展现自己的聪明才学,显摆受人夸赞追捧,这一点,与百姓的猎奇心理相结合,她在信中写出大致想法。
\n
\n
只演出,一日两场,故事诡谲离奇,齐聚一堂,猜测走向结局。
\n
\n
京城外茶楼偏爱说书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