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般涌来。
\n
\n
没错,是曹响,他的电大同学,那个来自半壁山镇西赵杖子村的老乡。山娃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见到曹响,是在业余电大的考场外。那时的曹响,比山娃大五岁,身材微微发福,个子不算高,黑红的长方脸上,浓眉大眼格外醒目,那眼神犀利得仿佛能看穿一切 。他还总是喜欢抽着雪茄烟,说话瓮声瓮气,自带一股不容置疑的霸气。
\n
\n
在那个特殊的文革时期,曹响作为造反派516组织的头头,在承德地区可谓是家喻户晓。他的名字时常出现在各种大字报和批判会上,风光一时无两。
\n
\n
可随着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后来,他到兴隆县六道河乡担任乡党委书记,本以为能在新的岗位上大展拳脚,却因清理文革时期三种人,被免去了职务,到兴隆县塑料厂挂了个主管供销副厂长的闲职。也正是在塑料厂任职期间,他和山娃一同报考了中央电大中文专业,开启了在业余时间苦读电大课程的日子,两人也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同窗情谊。
\n
\n
然而,在塑料厂的日子,曹响过得并不顺遂。厂长崔明文处处排挤他,多年来,曹响在工作中处处受限,才华得不到施展。后来,曹响向上申诉,因为当时处于学生时代,属于受蒙蔽无知青年,经审查,取消了对他三种人的不公正待遇。
\n
\n
可崔明文生怕曹响夺回权力,便暗中活动,找工业局局长陆红度疏通关系,去年硬是把曹响调到了只有百八十人的二轻工业印刷厂,让他当了个挂名的党支部书记。在这个企业厂长负责制的大环境下,曹响这个书记成了有职无权的摆设,只能管管党务工作,企业管理决策权被厂长牢牢攥在手中,他根本插不上手。
\n
\n
山娃望着曹响渐渐远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曾经那个意气风发、在时代浪潮中弄潮的曹响,如今却落得这般境地,怎能不让人感到同情和怜悯?山娃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他们一起在电大学习时的场景,那时的曹响充满斗志,对未来有着无限的憧憬,可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