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必守河套。
河套一失,关中危矣,随后中原也将不保,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环环都在扣着呢!
见李言没有断然拒绝,李道宗连忙帮腔道:“贤侄,你也知道,我们中原被胡虏祸乱了几百年,从晋室南渡开始,北地百姓们就生活在地狱之中,受到草原人惨无人道的对待。”
“他们发起疯来,根本就不把我们中原人当人。”
“如今是你在主宰草原,还认我们是一家人,万一以后有了变动,或者说是你的子孙继位了。他们生在草原,长在大漠,对中原又没有感情,肆掠中原怎么办?”
“堂叔的意思是,若是二郎愿意给你们一家一个公道,你就是不看二郎一家面子,看在同为汉家血脉的份上,就把河套之地还给我们。你知道的,黄河对我们有多重要,那是我们的生命啊!”
听到对方爽快同意只要李世民答应这个三个条件,就能退兵后,李道宗就明白了,眼前这位遗失大漠的侄子之所以大动干戈南下,要的就是公道,而不是大唐的江山。
不然,大唐正处在前所未有的虚弱之中,如此良机,千载难逢,对方断然不会撤兵的。
虽然条件是苛刻了一些,不过相对于江山来说,还是不重要的,只是伤了些颜面。
谁叫对方有八十万骑兵,明明可以自己杀进长安拿交待,却让你给个公道。从这点儿来看,李言可以给够了李世民的体面。这也就是李建成始乱终弃,父子之间没什么感情。
否则,断然不会轻易放过你的。
想当年,在玄武门之下,你李世民可没给李建成半点儿体面,斩尽杀绝了的。
对此李道宗这些亲乐们,也很是心寒,那些人不是外人,更不是敌人,都是你血浓于水的亲人啊!
不是你一母同胞的亲哥哥亲弟弟,就是你看着长大的亲侄子,你把从小玩儿到大,一个怀抱里长大的亲兄弟的脑袋砍下来的时候,都想了些什么?
更不用说,最后还把弟媳给接到了自己的后宫里宠幸了起来。
就从这一点儿上来说,李世民的功绩再辉煌,李道宗也是难以亲近的。他知道,李世民也许是个好皇帝,却永远不会是个好儿子,好兄弟,更不可能是个好亲戚。
在不威胁到民族生存和大唐存亡的前提下,他不介意借着李言的威势,教训一下李世民。同时,他也知道,这样的条件下,李世民根本没得选。
就是想凝聚天下人的意志,拼死一战都做不到,人家突厥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