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可相比李言,王震却总觉得,自己输在了“脑子”和“行动”上。
\n
\n
李言的“一中巴菲特”称号不是白来的。
\n
\n
高一时,李言家里的条件还算普通,但那年开始,他莫名其妙地搞起了投资。
\n
\n
王震记得很清楚,那时李言刚完成了一笔基金定投,说是一年赚了三万多块,听得王震直瞪眼。
\n
\n
后来,李言的理财版图从基金扩展到股票、虚拟货币,甚至一些稀奇古怪的项目。
\n
\n
王震也曾心血来潮,模仿李言买了几只股票,结果不但没赚,还亏了几千块,把自己的压岁钱全部亏了出去。
\n
\n
“同样是高中生,怎么差距就这么大?”
\n
\n
王震心里不服气,却又不得不承认,李言确实比自己更懂赚钱的门道。
\n
\n
更重要的是,李言不仅有商业头脑,还有执行力,他的每一步都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稳妥。
\n
\n
三年下来,李言的账户余额早已突破百万,而自己的零花钱依然来源于父母的“日常拨款”。
\n
\n
比起“会赚钱”,王震更羡慕的是李言的“情场成绩单”。
\n
\n
高中三年,李言谈了七八个女朋友,暧昧对象更是数不清。
\n
\n
高二那会儿,他就追到了年级最漂亮的学妹,彼时王震还在犹豫要不要跟班上某个成绩不错的女生表白。
\n
\n
高三时,李言的前女友几乎清一色是年级里的校花级人物,而李言分手的理由从来都是轻描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