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内见识到高考的出题模式和考点,掌握解题的关键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缩提问数量
课堂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重要手段,但提问也需要讲究策略,避免面面俱到,而是要反复提问重点知识。
以历史课程中的“辛亥革命”为例,教师在讲解完这一章节后,可以反复提问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主要领导者以及爆发的原因等重点知识。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可能第一次回答不上来,但通过多次提问,他们会对这些重点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教师在课堂上提问:“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第一次可能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准确回答,对于回答不出来或者回答不准确的学生,教师给予提示和引导。然后,在课程进行到一半时,再次提问这个问题,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巩固和强化记忆。临近下课,再次提问,确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清晰地回答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通过这种反复提问重点知识的方式,即使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考试时遇到相关选择题,也能够凭借脑海中的印象“蒙”对,从而提高得分率。
四、缩默写知识点
默写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方法之一,但默写的知识点也要进行合理的“缩”。
在英语课程中,学习完一个单元的单词和短语后,如果要进行默写,教师不应要求学生默写所有的单词和短语,而是挑选出重点单词和高频短语。例如,在学习“旅行”这一单元时,重点默写“journey”“trip”“travel”等常用单词,以及“set off”“arrive at”“on the way”等常用短语。
同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在短时间内的记忆能力。如果一次性默写的知识点过多,学生不仅难以记住,还容易产生焦虑和抵触情绪。因此,可以将默写内容分成几个部分,每次默写一部分,逐步巩固学生的记忆。
另外,在默写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错误的纠正和反馈,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及时改进和加强复习。
五、缩 PPT 内容
PPT 作为教学辅助工具,能够帮助教师更生动、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然而,如果 PPT 页数过多,教师容易在讲解过程中迷失重点,浪费课堂时间。
比如在物理课程中,讲解“牛顿第二定律”时,PPT 最多使用 10 张。第一张可以展示本节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