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所当然,这个消息不可避免的引起了轩然大波。
作为事件的中心人物,杨沂中自然得到了一大堆的弹劾。
但杨沂中属实是身经百战见得多了,平日里‘请斩杨沂中’就没有停过,这点弹劾力度充其量就是毛毛雨而已。
父亲如此,身为儿子杨倓就自然更不把这种小事当一回了。
事实上,杨倓已经快要乐疯了。
这厮已经完全将父亲的嘱托抛掷脑后,元夕之后就没有再搭理过汤硕,一直跟在了辛弃疾的屁股后边,与主战派的文人士子厮混。
在这期间,辛弃疾又写下了许多诗词,其中颇有几首是值得天下传唱的名词,让杨倓得以有发挥感叹的机会。
这厮这几日做梦都在发笑,觉得自己必然会在史话笔记中有一席之地。
就在杨倓的期盼中,时间来到了三月一日,京口北固楼。
主战派的士子们汇聚一堂,却并不仅仅是在以文会友,议论国家大事,而是前来迎接一名‘负来日三十年之望’的年轻士人。
辛弃疾一开始还对这些文会比较反感,觉得清谈误国,跟这些人在一起干不成大事。
然而与朱熹、陈亮二人混熟之后,他才发现南宋的士大夫与魏晋时期的世家子弟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魏晋士人是真的有大量的废物,而宋国的士大夫虽然也有不像话的,但终究还是以真才实学考上科举的居多,并且有许多人有地方官任职的经验。
就比如朱熹,他在再次求学之前,是当过一任县令的,斗过地方豪强,平息过盗匪,主持过春耕秋收,属于有一定能力的技术性官僚。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