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画舫议国事
正月十五。
建康城中炙手可热的刘大郎君,终于写下了第一份奏疏。
然而其中并不是外将第一次入朝时请求归附的文书,甚至不是贺正旦的贺表,更没有一丝歌功颂德的言语。
通篇大白话写就,中心思想就一个。
请诛原淮西主帅王权!
罪名都是现成的。
丧师辱国!
就是因为王权这厮的懦弱,导致了两淮战事糜烂,导致了无数死难军民。
如果不杀此人,难以告慰两淮死难将士百姓,不杀此人,难以平息天下民愤,不杀此人,国家法度不在,不杀此人,不足以惩前毖后!
总的来说,若是不杀王权,那么宋国就要国将不国了。
这篇由前金国宰执李通挥笔写成,又由刘淮翻译成大白话的奏疏一经传出,就引起了大轰动。
因为在建康左近,还有许多从两淮逃难而来的百姓,他们大多数人只知道是金国南侵而导致的流离失所,却没有想过还有这么一茬,当即群情汹汹。
当然,这只是在民间的初步传播。
而对于宋国朝中群臣来说,这封奏疏已经足以引得他们警惕了。
如果说昨日金安节拉开了新一轮政争的序幕,那么刘淮代表山东义军向王权索命的表态,则是打响了这轮政治斗争的第一枪。
政治斗争都是这样,在一开始就对政治势力首脑喊打喊杀的十分少见,而且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