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他带来破敌的希望。
\n
\n
周瑜神色坚定,目光炯炯有神,说道:“曹操名为汉相,实则是汉贼。我江东兵精粮足,孙将军英明神武,正应当横行天下,怎么能向曹贼投降?曹操此次进兵,犯了兵家多处大忌:其一,北方尚未平定,后方根基不稳,他却贸然兴兵南下,此乃一忌;其二,北方士兵长期生活在陆地,不习水战,而此次作战主要在水上,这是二忌;其三,如今正值隆冬时节,天寒地冻,缺乏草料喂马,这是三忌;其四,北方人到南方,水土不服,疾病容易流行,这是四忌。曹操虽然兵力众多,但犯了这些大忌,必败无疑。只要给我几万人马,我定可为将军攻破曹军,保我江东太平!” 周瑜详细分析,条理清晰,每一条都切中要害,言语间充满了自信与豪情。
\n
\n
孙权听了周瑜这番慷慨激昂的话语,心中振奋不已,激动地说道:“公瑾此言,正合我意!” 说着,他猛地拔出佩剑,手起剑落,一剑砍下一个桌角,大声说道:“今后若再有谁再说投降二字,下场就如同这案角一样!” 说完,便将手中的佩剑赐给了周瑜,当场封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这一举动,不仅表明了孙权抗曹的决心,也给予了周瑜极大的信任与权力。
\n
\n
周瑜领命后,立刻调遣兵马,前往三江口附近扎营。回到住处后,他深知此次破曹任务艰巨,便派人请诸葛亮前来商议破曹之策。诸葛亮料知孙权心中对曹操兵多将广尚有疑虑,便建议周瑜以实力众寡开解孙权。周瑜觉得有理,于是连夜去见孙权。
\n
\n
到了孙权营帐,果见孙权正眉头紧锁,为兵力悬殊而担忧。周瑜于是详细地向孙权分析曹军人数的虚实,指出曹操虽号称百万大军,但其中多有虚张声势,且存在诸多弱点。孙权听后,心中豁然开朗,大喜过望:“公瑾,多亏你此番分析,不然我还真被曹操的虚张声势给唬住了。” 孙权的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对周瑜的信任又多了几分。
\n
\n
周瑜别了孙权,回到自己营帐,心中却暗自思忖:“诸葛亮竟然早已料到吴侯之心,而且计谋又高出我一筹,假以时日,必定成为江东之患,不如趁现在除掉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