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她:“还追寻着呢?”
我:“嗯,继续着呢。”
她:“你的好奇心没有尽头吗?”
我:“你对于我好奇心尽头的好奇心,也没有尽头吗?是什么让您想起我了?”
她:“就是因为你的那份好奇心,无意看到一句诗词想起你的。”
我:“谁的?哪句?”
她:“纳兰容若写的那个……”
我:“嗯,知道了,‘人生若只如初见’。”
第三个篇外篇《人生若只如初见》
昨天下线前,有几位一直追贴认识的朋友在sn上问我,为什么单独截取这一句,有没有什么含义?
有。
十四、五岁的时候,次读到这句,认定是个女人写的。再看作者:纳兰容若。哦,女的。半年后才发现不是女的,是个清初的官员。这是个引子。
那几年基本沉浸在唐诗的工整简洁;宋词的对仗洒脱;元曲的精巧别致当中——当然我仅仅是形容了表面上的。等到看多了自然想了解那些诗词作者。了解作者后,开始感兴趣那些时代背景。接着一发不可收拾。从人文延续到经济,从经济延续到社会结构,从社会结构延续到政治,从政治延续到宗教,从宗教延续到哲学,从哲学延续到心理学,从心理学延续到医学……后来我发现很多东西到了一定程度,都是环环相扣的。这让当时的我(二十多岁)很惊奇。然后又开始更疯狂的一轮扫荡阅读。有时候甚至没时间消化,只是记住了。不过也就是那会儿,养成了一个习惯:忽略掉文字本身,看文字后面的那些东西。不过后来又研究过文字、符号的利奇力量,那是后话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