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关切。"
华安接过册子,翻开第一页,只见上面写着:
"观天下之势,究万物之理。非为一己之私,实为苍生之计。"
"这才是真正的仁者之心啊,"太后轻叹,"可惜世人只看到他的诗词歌赋,却不知其中的苦心孤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 '>')('
就在这时,院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老孙警觉地看向窗外:"来了!"
"不必惊慌,"太后淡定地说,"是杨业派来的人。你们该动身了。"
她从怀中取出最后一件物品——一枚古朴的玉印:"这是当年那位异人留下的信物,说是要在关键时刻才能使用。现在,是时候让它重见天日了。"
夜色渐深,马蹄声越来越近。
"记住,"太后最后叮嘱道,"七日之期,你们要分头行动。老孙负责金匮室,华安去御膳房接应小周。至于太史局和钟鼓司,自有杨业的人手准备。"
她从袖中取出四块玉佩:"这是信物,到时各自交给负责之人。记住,子时一到,四处机关必须同时开启。"
"那李煜那边......"老孙欲言又止。
"自有我去。"太后的声音忽然变得柔和,"这二十年,也该有个了结了。"
华安突然想到什么:"娘娘,您说那异人留下的预言......"
"预言说,\'金匮玉函,南唐北宋,命运交织,祸福相依\'。"太后缓缓道来,"如今看来,一切都是天意安排。"
院外,马蹄声已至门前。一个黑衣人翻身下马,敲响了院门。
"去吧,"太后最后看了他们一眼,"记住,无论发生什么,都要相信光明终会到来。"
老孙和华安躬身告别,随着黑衣人消失在夜色中。
太后独自立在窗前,望着逐渐升起的明月。恍惚间,她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年前的那个夜晚。
那夜,李煜在被押往汴京前,曾对她说:
"这天下,终究是百姓的天下。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还天下太平。"
她取出贴身携带的那枚"天下太平"钱,在月光下细细端详。钱面上的四个字在月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寄托着千年的期望。
"是啊,"她轻声说,"为了天下太平......"
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惊醒了夜空中盘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