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的距离并不远,李谕欣然接受:“承蒙邀请,我会赴约。”
彼得·塞曼很高兴:“等您获得了诺奖,再邀请恐怕就没这么容易了。”
李谕笑道:“那我也不敢驳回几位的请求。”
对面加起来好歹是四个诺奖,阵容太华丽。
彼得·塞曼立刻说:“回国后我就会通知几位教授,给您发去正式的邀请函!”
——
滑了一天雪,傍晚李谕才同爱因斯坦动身回家。
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维恩问彼得·塞曼:“与李谕院士一起的那个年轻人是谁?”
彼得·塞曼摇了摇头:“我不认识。他们看起来年龄差不多,或许是朋友。”
维恩说:“我在柏林时,听普朗克教授说过,最近有个年轻人非常出色。当时还以为是柏林大学的学生劳厄(19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但我们经常与他见面,真是他的话普朗克教授肯定会告诉我。莫非,莫非是眼前这个人?”
“非常出色嘛?”彼得·塞曼问道,“他有什么成就,是哪所大学的?”
维恩说:“我只是听普朗克教授简单提到,具体的细节并不十分清楚。但普朗克教授说那个年轻人与李谕一样,提出的理论堪称颠覆性,几乎要撼动整个物理学界。”
“哦!”彼得·塞曼也来了兴趣,最近几年物理学的确有些沉寂,要不也不会被大老们说成是“该知道的都知道了”、“濒临死亡”的学科,也就李谕带来了一些新鲜感。
但彼得·塞曼仔细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还有什么地方能玩出花样,“总不成是解释了我的导师洛伦兹教授都疑惑的以太相对地球静止的问题,进而发现并且证明了以太?”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