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运河码头日泊船千艘,货物吞吐量占山东全省三分之一。如今东昌湖畔的“运河文化博物馆”通过全息投影还原漕船装卸场景,馆藏清代漕帮船工号子录音,仍能听到“嗨哟!运河水哟——”的沧桑回响。
\n
\n
商帮遗存:山陕会馆的“八卦戏楼”暗藏商业智慧——戏楼呈八卦形布局,商贾可边听戏边洽谈生意。会馆内的“千工栋”雕有“商船满载”的故事,石柱上“汇通天下”四字彰显晋商气魄。
\n
\n
非遗传承
\n
\n
东昌葫芦雕刻:国家级非遗项目,艺人以聊城特有的“范葫芦”为载体,用烙铁在葫芦表面勾勒《水浒传》《聊斋》人物,技艺可追溯至明代。光岳楼上至今悬挂着清代匠人雕刻的“二十四孝”葫芦组画。
\n
\n
临清砖与贡砖烧制:明清皇家建筑专用的“澄泥砖”产自临清,砖面敲之如磬,断面呈“蟹爪纹”。运河畔的贡砖窑遗址中,仍可见“工部营造”铭文砖块,故宫太和殿的金砖即产自临清。
\n
\n
聊城市舶司与琉璃烧造:元代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琉璃塔(今仅存地宫)曾以七彩琉璃装饰,现市博物馆藏有元代青花瓷残片,印证聊城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联系。
\n
\n
“聊斋”的由来
\n
\n
“聊斋”是蒲松龄书斋名,取“着书以自娱,聊以忘忧”之意,而“聊”字恰与聊城简称“聊”重合,使两地产生文化联结。
\n
\n
地方传说与故事
\n
\n
景阳冈“虎妖”传说
\n
\n
聊城阳谷县景阳冈因《水浒传》武松打虎闻名,而《聊斋》中《武孝廉》《胭脂》等篇亦涉及“人与妖”的对抗,民间将两者结合,衍生出“景阳冈虎妖化身狐仙”的奇幻传说。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