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人讲到高潮之处,绘声绘色地描述着童妃,也就是当时的童贵人,在爆炸瞬间英勇救驾的场景。
说书人满脸感慨,摇头晃脑地说道:
“诸位看官,这童贵人虽平日里被传有些狐媚之态,可对太安帝那绝对是真心实意,情深似海啊!不然,怎会在那千钧一发之际,毫不犹豫地舍身扑向爆炸,护住圣上呢!”
想那从前,太安帝对童妃颇多猜忌,心中疑虑重重。然而,经此生死一瞬,所有的猜忌如过眼云烟般消散殆尽。太安帝这才彻彻底底明白了童妃的深情厚意,当下便决心要与她长相厮守,共度余生。
此后,一路将她从贵人之位,接连提拔直至妃位,恩宠日盛。
这说书人前面编排了诸多情节,此刻倒也显露出几分良心。
话锋陡然一转,郭先生重重叹了口气,满脸惋惜地说道:
“只可惜呀,红颜薄命,纵有万般宠爱,却终究逃不过病魔缠身,药石无医。
而那太安帝,因行事残暴,最终自食恶果,两人竟先后殒命,实在令人唏嘘!”
“太安帝在临终之际,似是幡然悔悟,大彻大悟之下,写下罪己诏,将后宫众人皆予遣散。
按常理,面临这般局势,理应下废后诏书。
可太安帝并未如此,反而降下圣旨,在圣旨之中,对皇后的贤德赞誉有加,提及童妃时,更是情真意切,尽显痴情。
那追悼诏书上,亦是再三强调,如今这般结局,绝非童妃之过,实乃皇帝自身作孽,又遭奸人暗算所致。”
“且说这童家,满门皆是忠烈之士。童妃的弟弟,同样为了救驾,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哎,这童家啊,当真是生不逢时!
若不是荆州改朝换代,以童家的忠诚与功绩,必定能获赐丹书铁券,荣耀满门。
可如今呢,童家生怕大齐朝廷因童副将之事迁怒报复,无奈之下,只能举家迁往南方。”
童子歌默默听着,周围听书的人或是摇头叹息,或是低声议论。
言罢,郭先生神色庄重,猛地一拍惊堂木,声音朗朗,念出一首结语诗:
“荆都旧梦化烟尘,帝后情仇付笑吟。
童氏红颜忠勇在,太安霸业化乌音。
虽言残暴君之过,亦叹情深意难禁。
生不逢时家远去,空余史话论古今。”
说书人一番讲述落下帷幕,余音似乎还在茶馆内悠悠回荡。
童子歌听得入神,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