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废太子之前,李煦和曹寅,都是脚踩两条船,既攀附太子胤礽,又暗中巴结老八。
\n
\n
照大清的规矩,旗人不许经商。
\n
\n
胤禑暗中经商做买卖的消息,若是传到了康熙的耳朵里,绝对没好果子吃。
\n
\n
信任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
\n
\n
不过,胤禑有理由相信,李鼎不可能出卖他。
\n
\n
按大清律,哈哈珠子和包衣阿哈,若是主动告发了主子的不法行为,不仅没有封赏,反而会被凌迟处死。
\n
\n
即使是皇权砖制的社会,皇帝也不敢为所欲为的乱来。
\n
\n
因为,内务府的绝对忠诚,事关整个皇家的生死存亡。
\n
\n
胤禑也没有妄想赚大钱,他只是想手头更宽裕一些,免得没钱打赏宫里的小太监们。
\n
\n
别看胤禑的年俸为200两银子,貌似很多的样子。
\n
\n
实际上,皇太后身边的姑姑们,德妃宫里的得宠太监和宫女,乾清宫里得势的人,老四身边的苏培盛和小顺子,两个弟弟身边的奴才,他自己身边的哈哈珠子、精奇嬷嬷、掌事嬷嬷、掌事姑姑、首领太监和掌事宫女,都需要银子的润滑。
\n
\n
不夸张的说,如果仅仅守着这200两的所谓年俸,胤禑在宫里根本不可能有如今的好人缘。
\n
\n
胤禑比谁都清楚,若想细水长流的获取利益,衣食住行,这些刚需的商业项目,必选其一。
\n
\n
由于经费有限的缘故,胤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