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里有两种意思,一是用作助词,意思就是“的”,一是用作连词,意思就是“与”,所以在这段记载里,这句话就有了如此的争论点。
\n
\n
到底是谷甥和牛父死了,还是宋武公的弟弟、皇父充石和他们两个一起死了?
\n
\n
传文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这一内容,于是学者们在左传解经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发生争论。
\n
\n
而对于这个论题,李泉的看法是非常明确的。
\n
\n
“皇父之二子在军为敌所杀,名不见者,方道二子死,故得胜之,如今皆死,谁杀缘斯?”
\n
\n
他的意思就是传文记载一般都是记述紧要的事情,如果皇父充石和谷甥、牛父一起死了,那么敌军的首领缘斯是谁杀的?是什么无名小卒吗?
\n
\n
袁树并不这样认为。
\n
\n
“传后云:宋公于是以门赏耏班,使食其征,谓之耏门,李君,若皇父未死,缘何宋公独赏御者耏班,而不赏皇父充石?”
\n
\n
袁树的意思就是如果皇父充石没有死,那么为什么传文只是记载宋武公重赏御者耏班,甚至还把一座关门赏赐给他,让他享用关门的关税?
\n
\n
皇父充石的功劳不应该更大吗?
\n
\n
李泉被驳了一下,但是并不认可袁树的看法。
\n
\n
“袁君所言甚为可笑,若三子皆死,谁杀长狄缘斯?更何况此战宋军大胜,自古以来,如何有主帅战死、军队战胜之事?须知皇父乃司徒,牛父乃司寇,谷甥为宋公子,皆贵人,三者皆死,宋军安得胜?”
\n
\n
袁树摇了摇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