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杨三水大将军还格外开恩,认为华夏族遗民被倭国黒矮人盘剥已久,世世代代吃了太多太多的苦难。
\n
\n
如今认祖归宗回归华夏,必须大大的予以照顾,每户人家发五百钱,发粮五百斤,还派遣士兵为他们修葺房屋。
\n
\n
如此种种神操作之下,加上大明如此带劲的政策,华夏一族的遗民自然而然的都认祖归宗喽。
\n
\n
至于历经千年,他们已经忘记了祖宗的语言文字之事,贴心的杨大将军也有安排,竟派出了大明曾经的文坛魁首教育他们,这是第四招。
\n
\n
曾经的“水太凉”先生,今年已是八十余岁的高寿了,被扔去缅甸几年不仅没死于蛮荒,还愈发的活蹦乱跳起来。
\n
\n
他领着弟子和拥趸们,在大明缅甸宣慰司建立了上百家汉学堂,使汉学广为传播,“新汉族”们的言语文字已悄然转为汉字汉语。
\n
\n
朝廷征伐倭国后,本意是征调他的几名优秀弟子前往倭国,仿照缅甸宣慰司体制推行文化入、额,文化复兴的大事。
\n
\n
老人家马上激动了,他敏锐的意识到此乃千载难逢的留名青史之良机,或许能洗净“水太凉”的千古污名。
\n
\n
于是泣血上书,无论如何要亲自承担重任,言称若不能成行,就一头撞死在缅甸宣慰司堂前。
\n
\n
结果是喜人的,朝廷的旨意下达,诏命他虚领大明礼部尚书衔,全权负责在倭国四岛推行汉文化的千年大计。
\n
\n
在朝廷颁下的旨意的同时,有一首对账不太工整的小诗,说是有人特意送给他的,令“水太凉”老头泪眼婆娑:
\n
\n
“昔年降敌声名残,“水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