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昕的研究成果和他撞车了,他的论文正好在这期刊登。
他假惺惺道:“还真是巧啊,我的论文正好在这期刊登,他论文中的证明方法和我一模一样。如果是其他人,
我肯定都怀疑组里是不是出了间谍。但如果是你的学生,我相信这只是一场令人惊讶的巧合。你让他将论文修改一下,在下期刊登吧。虽然我和他证明方法是一样的,
但毕竟他也是自己证明的,我也不好意思因为自己资历老,就让年轻人的研究成果作废。”
卡尔文知道这位数学家也在研究这个课题,因为其资历和在学术家良好的口碑,他丝毫没有怀疑这件事的真假。当然,他也不会怀疑自己的学生。他只是很遗憾蔺昕遇到这种巧合。
如果不是光脑实时监控并掌握着足够的证据,蔺昕定也会以为这是一个巧合。
毕竟对方是学术界大牛,并且已经研究这个难题很长时间。即使对方论文和自己重合度很高,但或许真的是心有灵犀?
便是蔺昕怀疑对方,以对方的身份地位,他也百口莫辩。说不定反而有人怀疑是他买通了对方研究小组的成员,偷窃了对方的研究成果呢。
谁让他年纪轻,资历浅,外加有钱。
蔺昕在专注演艺圈事业的时候,也没忘记自己的爱好,并且以两年一篇高质量论文的速度,保持着自己在数学学术界的天才名声。
数学界有很多天才,在蔺昕这个年龄,研究成果和研究速度都不算罕见,但蔺昕在演艺圈的事业也很辉煌,两个毫不相关的行业,蔺昕都能取得如此成就,就难免会有人会心里酸溜溜的,还有些人说蔺昕在学术界的成果说不定根本不是自己的,而是有一个团队在为蔺昕服务,蔺昕只需要把成果署名就好。
当然,这种言论很快就被辟谣。蔺昕的论文除了最早的几篇是和卡尔文联合署名,其他论文都是他单独署名。卡尔文虽然“审阅”了蔺昕的论文,但拒绝署名。
他认为,自己对蔺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